導讀:氣候投融資發展“風起正當時”,氣候類指數應運而生全力布局碳中和。12月23日,由中證指數與上海金司南金融研究院共同研究開發的中證金司南氣...
氣候投融資發展“風起正當時”,氣候類指數應運而生全力布局碳中和。
12月23日,由中證指數與上海金司南金融研究院共同研究開發的中證金司南氣候友好主題指數(指數代碼:932074)正式公告發布。該指數首次全面納入“減緩”“適應”兩大應對氣候變化行動領域上市公司證券,旨在更好地發揮投融資對氣候和環境的正向引領效應,并為投資者充分分享碳中和背景下的氣候投資紅利。
這也將是國內第一支以“氣候友好”命名的綠色主題指數。業內認為,全球氣候治理共識和國家雙碳戰略政策背景下,百萬億資金將投向應對氣候變化各類投融資活動,對氣候變化目標做出系統性響應并積極開展各類低碳活動的氣候友好產業市場潛力巨大,具備較好的長期投資價值。
首度納入適應類活動?全面把握氣候投資機遇
2022年,氣候投融資發展“元年”。
政策層面,一系列氣候投融資法規文件陸續出臺。今年8月,生態環境部等九部委公布首批23個氣候投融資試點名單,探索引導和鼓勵更多民間資金支持地方實現“雙碳”目標任務和高質量發展之路,氣候投融資試點工作進入全面落地階段。
市場層面,雙碳目標同步助推各類氣候指數涌現。去年11月,中證指數發布了碳中和60指數;今年1月,兼顧深度低碳和高碳減排企業的中證上海環交所碳中和(SEEE碳中和)指數在滬舉辦發布儀式;今年 3 月,首條以降低碳排放強度為目標的氣候類指數——滬深 300 碳中和指數宣告誕生。
“不過,現有氣候類指數大都聚焦于可再生能源、新能源等個別減排行業,但氣候投融資不僅需要支持‘減緩’類項目與企業,也需對‘適應’類活動給予關注?!?金司南氣候友好指數編制負責人、綠色金融60人論壇首席經濟學家張俊杰表示。
減緩和適應是應對氣候變化兩大途徑。根據國際普遍共識,減緩氣候變化主要包括減排、固碳等手段,適應氣候變化則是通過模式調整來適應溫室效應的不利影響。
全球氣候適應委員會2019年一項研究結論顯示,到2030年,全球需要在水資源管理、旱地農業、基礎設施等適應氣候變化領域投資約1.8萬億美元,預計產生7.1萬億美元的投資收益——回報將是投入的近四倍,長期效益比減排項目更為明顯。
有鑒于此,金司南氣候友好指數首次將“減緩”“適應”類經濟活動全部納入。
具體到編制方法上,該指數針對以上兩大應對氣候變化途徑與行業進行全面映射,并以A股所有上市公司為樣本空間,通過ESG、綠色營收、市值流動性等多指標綜合篩選,最終納入清潔能源、綠色交通、綠色建筑、生態修復等100家上市公司。其中,減碳類和增匯類(均屬減緩類)樣本股分別為85只和5只,適應類樣本股為10只。
“我們希望通過這一篩選理念對市場起到一個正向引導作用,幫助投資者更為全面地識別并把握氣候變化帶來的投資機遇?!睆埧〗苷f。
專注定位“氣候友好”?捕捉市場長期投資價值
雖然編制方法各異,各類氣候指數在資本市場均有著不俗表現。
國際上,標普道瓊斯、歐洲斯托克、明晟MSCI推出的氣候系列指數收益普遍優于被廣泛認為衡量美國大盤股市場的最好指標——標普500指數。在國內,碳中和 60 指數、SEEE 碳中和指數、滬深 300 碳中和指數在近三年、近五年的年化收益也明顯高于滬深 300 指數相應數值。
時代機遇提供了巨大助力:據國家氣候變化戰略中心測算,到2060年實現雙碳目標,中國需新增減排投資約139萬億元人民幣,年均約3.48萬億元人民幣。
面對這一百萬億級黃金賽道,“碳中和”也成為資本市場的熱捧主題,相關上市公司市值超10萬億,投資機會既覆蓋光伏、新能源汽車、氫能等低碳發展領域,也涉及火電、鋼鐵、建材等多個高碳轉型領域。毫無疑問,多層次產業鏈下的投資機會已然開啟。
不過,金司南氣候友好指數選擇將火電、鋼鐵等高碳排企業完全剔除。
“轉型企業主要承擔的是過渡角色,未來這些行業很可能變成擱淺資產,對投資組合的長期性有較大影響?!睆埧〗芊Q,“氣候投資周期普遍較長,我們的思路是致力于長期投資價值、并為市場遴選出真正提供氣候解決方案的氣候友好型公司?!?/p>
從指數樣本可見,目前被納入指數的上市公司證券既包括隆基綠能、長江電力、寧德時代等低碳產業鏈龍頭,也包括當前未被市場充分挖掘但主營業務致力于研發氣候解決方案的公司。分析師認為,這類公司盡管目前受關注度不是很高,但在應對氣候變化層面同樣具有較好的發展潛力。
指數覆蓋行業也非常廣泛,涉及行業數量有20個之多。其中減碳類行業共計16個,包括光伏設備、電池部件及材料、風電設備、固廢處理、水電等;增匯類行業2個,包括園林工程、生態修復;適應類行業2個,包括污水處理、水務領域。前十大權重股票合計41.7%,單一股票權重上限不超過5%,投資風險進一步分散。
經初步測算,指數近兩年收益表現明顯優于同類指數與滬深300指數,其中2021年年度收益達26.1%,競爭力明顯。
助力引導資金投向?服務產業綠色低碳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資本市場當下的關注點仍主要側重于新能源領域。
中指研究院報告數據指出,受益于政策刺激與市場需求,新能源上市公司股價近年來出現爆發式上漲,2019~2021年,新能源上市公司市值均值從130.94億元上漲至334.29億元。新能源上市公司總資產也水漲船高,2021年,該板塊上市公司總資產均值達到258.10億元,同比增長14%。
市場偏好在金司南氣候友好主題指數上也得到印證。
指數樣本行業分布顯示,納入指數的企業數量由多到少排名前三的行業依次為光伏設備、電池部件及材料、風電設備行業,充分反映市場對新能源的青睞。其中,光伏設備在100只樣本股中占有24只,電池部件及材料14只,風電設備8只。
“但新能源只是低碳的一個分支。考慮到應對氣候變化方式的完整性,新增的氣候投融資應該向各類可能的低碳方向流入?!苯鹚灸蠚夂蛴押弥笖德摵暇幹迫?、上海聯泰基金銷售有限公司總經理尹彬彬說,“作為一支泛行業指數,我們將持續對所有行業進行氣候篩選,助力引導資金支持更多綠色低碳技術和產業的發展?!?/p>
業內認為,綠色指數作為綠色金融工具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引導社會信息與資金流向、推進可持續投資實踐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金司南氣候友好指數的發布不僅豐富了綠色股票指數體系和投資標的,也將進一步促進資本市場資源配置功能的發揮,推動資本市場更好地服務經濟綠色轉型升級。
據了解,以該指數為跟蹤基準的相關基金產品設計與發行正在緊張籌備中,圍繞指數開展的氣候投融資交流活動也將在2023年全面啟動。
“未來,研究院將研發、創新更多綠色金融領域可投資指數,并通過指數成果協助建立資金資本與綠色產業的有效鏈接,推動一級、二級市場長期協同發展?!?綠色金融60人論壇秘書長、上海金司南金融研究院理事長廖雙輝表示,“深化產學研互通互融是我們的建設目標,期待研究院的研究成果能為產業綠色低碳轉型與可持續發展創造更多價值?!?/p>
來源:中國網
下一篇:最后一頁